人物简介:张姝琪,365英国上市网站官网2019级网络与新媒体专业本科生,中共预备党员,曾任班长、班级学习委员。本科期间主持湖南省老员工创新训练项目《新媒体环境下青少年红色文化素养及红色文化传播研究》,参与完成了由吉首大学廖志坤老师主持的中宣部“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重大项目《“十八洞 精神”研究——湖南脱贫攻坚的深层动力》子课题。发表国家级论文《媒介可供性理论视角下主流媒体传播平台的建构研究——以“人民视频”网站及客户端为例》、省级论文《文创产品助力红色文化传播研究——以湖南省博物馆为例》、省级调研报告《湖南学子助力疫情背景下脱贫攻坚:武陵深处好风光》。曾获第十三届全国老员工广告艺术大赛国家优秀奖和第十四届省级三等奖、2021 年“高校未来杯”大学普通组第一名。曾连续两年获得校级“三好员工”称号,获得2020-2021 学年度校一等综合奖学金、2019-2020 学年度校二等综合奖学金。现已保研至中国传媒大学传播学专业(互联网传播方向)。
(通讯员周远鑫任妮杭)路遥曾说:“人一生中关键的就那么几步,特别是在年轻的时候。”大学便是人年轻时相当关键的几年,每个人都在建造自己的船,以待人生的风浪袭来的那一天,能行稳致远。而你若想造一艘船,最好不要鼓励人们去伐木、去发号施令、指挥工作。唯一要做的只是,教会人们去渴望大海的高深与旖旎。这是行动力的来源。张姝琪的三年筑基之路,便是对行动力的最好诠释。
【一腔孤勇,奋楫笃行】
张姝琪形容自己的大学经历,“很多事情都是凭着一腔孤勇去做的。”想一千次,不如行动一次,华丽的跌倒,胜过无谓的徘徊。你若一直希望自己勇敢而真实,那么现在做个深呼吸吧,用猛烈的孤独,开始伟大的历程。
大学前三年,在学习的主线任务之外,张姝琪在实践方面做了诸多尝试。大一下学期,张姝琪自发组织同班四个同学,参加了“暑期三下乡”活动。以“疫情背景下脱贫攻坚实践及效果研究——以武陵山片区为例”为主题,对湖南省怀化市通道县、沅陵县、麻阳苗族自治县三地展开了调研。两个月的调研成果颇丰,调研报告获得了校“优秀调研报告”二等奖,但好事的开端却伴随着诸多磨难。
2020年,正是严峻的疫情时期,同学们仅仅经过大一上学期的短暂相处,大一下学期便都居家线上学习。五个队员彼此尚不相熟,更不能到学校开具三下乡介绍信等相关资料,实践活动的具体实施相当困难。张姝琪没有瞻前顾后,而是主动联系指导老师,集结了四位来自不同省份的朋友,拟定三下乡的主题,说做便做。对于刚刚结束中学包办式学习模式的大一员工来说,独立联系调研地点,拨打政府部门的电话并与社会工作人员协商,其实是需要很大的勇气的。一开始,团队利用网络搜索引擎了解湖南多个地区的脱贫攻坚成果,一个一个地拨打电话,从市联系到县,从县联系到村,再到具体的负责人员。在诸多碰壁与敷衍之中,这段历程磕磕绊绊地开始,但幸而终以美好结束。半个月的周期,在丰富的调研活动之外,团队之情也渐渐升温成了长久的友情。“累了一天,还能聊到天亮。”张姝琪笑着说。
大二时,张姝琪开始更多地涉猎新媒体专业能力的实践。对于广而泛,杂而繁的专业技术学习,她喜欢先周全地保证课堂基础学习,并在笔记上补充发散性的知识,查阅相关书籍和网络视频教程作为补充,还进一步自学了Ps、Pr、Ae等专业软件。印象深刻的是一次大广赛策划案的制作。张姝琪作为队长,组织团队一起挑选产品,分析每个品牌的不同要求。讨论策划主题,不停pass与重建。最难的绘画部分,更是需要一笔一画的斟酌与建立。在事事严谨的工作态度之下,他们最终获得了当年的国家级奖项。
人的一生中其实是没有太多这样“一腔孤勇”的时刻的。只有那么短短的几年,能够不怕前路险阻,不患后顾之忧,在结束一天的奔走之后,还能一起彻夜聊到天亮。与凌晨的月光对视,与夜游的鱼虫唱和,好朋友在身边,未来在眼前,那是一辈子不可多得的体验。
【青衿之志,履践致远】
谈到老员工活的主体,张姝琪对自己的定位非常明确:“科研是我的主战场。”
张姝琪首先坦然地剖析了自己:大一刚入学的她,伴随着高考的创伤和对专业的迷茫,整个人还处于员工思维的状态。尽管如此,她对学业没有丝毫松懈,把学好每一门课、看好每一本书、考好每一门专业考试作为自己最重要的课题。后来,作为班级学习委员,她组织了新老生交流会,学长学姐的经验让她受益匪浅,她也在后续与学长学姐的交流中,初步萌生了科研的想法。
大二下学期,张姝琪正式开始参与科研。作为项目团队唯二的本科生之一,她在专业老师的带领下,依托学院“湖南省社会舆情监测与网络舆情研究中心”,参与完成了中宣部重大项目《“十八洞精神”研究——湖南脱贫攻坚的深层动力》子课题。当时的她虽然还是一个“小白”,但她积极利用可触及资源进行学习,自学了八爪鱼、SPSS等数据分析工具以解决数据收集的难题,广泛阅读文献以补充专业领域的前沿知识理论。这是她第一次系统、全程地参与科研过程,了解到了项目开展由前期调研、确定选题、资料收集、战略分析、后期调研及汇总成文等所有步骤。这一次经历让她充分领略到科研过程中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魅力,也增强了她的创新意识。此次经历之后,她在科研上更加得心应手。
接下来,在2021年6月,张姝琪主持了自己的大创项目《新媒体环境下青少年红色文化素养及红色文化传播研究》。在该项目中,张姝琪带领团队通过问卷调查、大数据智能抓取和挖掘技术等方式收集了当代青少年红色文化素养相关数据,并重点分析了青少年对红色文化的认知与实践情况等,从而探讨新媒体环境下青少年红色文化素养的培养状况。她基于项目锻炼自身的科研能力,并持续关注学术界前沿发展,最终撰写形成省级和国家级论文各一篇。
本科三年多的经历不断启迪着张姝琪用更加多元的视角解读社会与个体,她认为新闻传播这类社科项目非常需要跨学科理论的结合运用,尤其是心理学、社会学、人类学等。这是“新闻无学”的一种体现,也正因为“无学”,新闻才如此的包容、宏大,充满了未知的可能性。而在新媒体时代,新的传播形态与社会问题之间产生了新的碰撞,带来了一系列新的挑战。张姝琪期望在下一步的学习中用所学知识解读新媒体导致的种种社会变革,通过自己的努力去关注新媒体对“人”本身所带来的影响。更期待以此来观照自身,找寻遗落在话语背后失落的主体,思考媒介话语和人文关怀之间何以可能,何以可为。
回想起大一时,她看着交流会上侃侃而谈、毫无保留分享自己学习经验的学长学姐们,也想着有一天能够有这样的机会,继续将这种前后辈之间的情谊传递下去。想要走上前去,最快的脚步不是冲刺,而是坚持。这样的坚持,道阻且长,张姝琪一做便是三年。行则将至,她也终于给了三年前的自己一个满意的答案。